市民们很关注,很多人好奇地下埋的是哪位君王的墓,会开采出什么文物?
所以SH卫视,就专门成立了这么一个节目。派出4个人,一位编导,一位助理,一位摄像师,再加一位主持人蓝琪。
第2日,“电台4人组”到达现场。
摄像师举着录相机拍摄,蓝琪见到考古队长谢队长。
礼貌打过招呼,然后访谈几句,询问一下目前的状况。
考古,说白了就是“挖”,刚开始大挖,露出墓葬小挖,打开尘封的棺椁细细挖……
与那些挖掘工人相比,“4人组”的工作不累,拍摄二十分钟就可以回车里歇着了。
过一个小时,再出来转转,再拍一拍。
晚上考古队下班,“四人组”就下班。
每天把拍摄的资料交上去,电视台剪辑成一个15分钟左右的短片。每日播放一期,就是实况纪录片。
.
第2天整整挖了一上午,墓葬整体基本显形。
下午1点阳光不错,蓝琪下车站在那里看一看,他对考古完全不了解,待在这里“守候”就是他的工作方式。
不管是站着、坐着,哪怕是听着周围机器挖掘的噪音,也是他的工作。
他也算公众人物,职业素养是有的,喜怒不表现在脸上。即使周围噪音烦扰,群众们在警戒线外指指点点。他也要保持微笑,表现出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,热情满满,积极采访。
实际上,他的心理是百无聊赖,厌烦透顶……
这时,两辆金杯商务车驶近,工作人员打开警戒线,让这两辆车进来了,说明来的是内部人员。
车身停在那边,好像车门上印着什么字,但蓝琪的眼睛在烈日强光下视力不好。他的墨镜放在车里没有带,所以看不清那些小字。
直到车门一开,下来十个活力奔放的青春男女们。
热情的朝气蓬勃,还带着未经风霜的书卷气。
听到旁边的摄影师说了句:“都是S科大的学生。”
放眼一看,人数不少啊,10个人,三女七男,都是S科大考古专业的大学生。
发生在家门口的考古实例,学校还能不派些学生过来写报告吗?
这10个人下了车,都是直奔挖掘大坑。
一群脱缰野马般的大小伙子,最前面带队的却是一个女的。
她高挑身材,穿着黑色皮夹克,牛仔裤和皮靴,长发扎成一个高马尾高,非常利索。
那群学生都自觉的走在她后面,说明她不是老师,就是带队学姐。
答对了,是大名鼎鼎的博士生学姐。
蓝琪认出了她——古天月。
这位考古学、地质学双博士,带着一帮学弟学妹过来,他们都是直奔挖掘现场。
机器还在挖,“噶哒哒”的很吵,而且警戒线外也有很多看热闹的群众,现场很吵乱。
古天月没有注意到蓝琪,而且她这么专心的人,所有的视线和注意力肯定是直奔着“棺材”去的。
她虽然“两耳不闻天下事”,但有人眼尖,身后的一个女学生惊道:“蓝琪!”
吵乱中,这两个字声音并不大,但月月听到了。
她驻步转头,顺着方向一看,果然是蓝琪站在那。
“哇……蓝琪!”
“蓝老师,你好!给我签名!”
“蓝琪,你真帅,本人比电视上还帅!能不能给我签个名?”
一个、两个一起哄,大部分的学生都过去要签名了。
月月没有阻止,只是站在原地遥遥的望向蓝琪。
蓝琪也看向这边,很公式化的对她微笑一下,点点头。
月月也礼貌的点一下头,然后就看到一群人把他围在中间。
蓝琪温和的面带微笑,谈笑自若,跟他们说话,给他们签名……
月月没有过去,只在远处看着。
不在电台录节目,他就没有穿的那么正式。一套蓝白相间的运动服,藏蓝色裤子配白色运动鞋。
普普通通的衣服穿到他身上,就变得出类拔萃的耀眼。
上天是偏爱蓝琪的,给了他一副俊美绝伦的长相。雕刻般精致的五官,有棱有角的建模脸。
他很爱笑,也很会笑,嘴角弯起的弧度恰到好处,峻酷又不失温柔,淡雅又光彩夺目。
他这样的人,无论走到哪,都会有好多好多女孩环绕着他,喜欢他……
“一群神经病似的,不就个小网红吗?演过什么电视啊?没红就过气了吧……”
闻声,月月转头,旁边还有三个没去要签名的大学生。
说话的人是个一身名牌的男学生,他个子不算太高,中等身材。双手揣在裤兜里,单肩背着书包。长相一般,但傲漫的神态却很不一般。
月月不认识他,准确的说这些学弟学妹都只是大学生,跟她的博士课程没有交集,她谁都不认识。
刚才在车里有几个做过自我介绍,月月听到后也就是点点头,说声“你好”。
.
“小古来了!”
有人在喊她,月月迎上去打招呼。
“谢队长,你好。”
“你好,小古。”
S市的考古研究中心很多人都认识月月,她以前写的论文报告交给考古队看过,得到几位前辈大肆表扬。
月月虽然年轻,经验上不足,但是学识方面那是博士顶尖人才。未来考古方面的接班人
这位考古队的谢队长,50多岁快退休了,也是很看重月月的。
月月问:“谢队长,目前情况是怎样?”
谢队长:“刚才墓道打开了一侧,我带人下去看了,入眼看着整个墓葬的表面都是红色的,其中还有被积水浸泡的棺椁。初步判断这个墓葬的保存状况还是良好的。”
两人说着,谢队长带月月来到墓坑近处。
这时,那些大学生都过来了,蓝琪带着摄影师也过来了。
谢队长介绍一下:“这位是电视台的蓝琪,这位是我们考古学博士古天月,别看年轻轻的漂亮姑娘,那是博览群书,相当有才华。”
月月谦虚一笑,对面蓝琪说:“见过的,来电视台做过节目,确实是年轻有为,不可小觑。”
“你好,蓝老师”
“你好,天月”
就这样,公式化的打个招呼。
谢队长做个手势,让挖掘工人都暂停歇一会儿。
月月观察着底下的墓穴说:“根据墓葬的位置来看,应该是汉代墓葬的几率比较大,距今约2000多年。”
谢队长:“对,初步推断是这样的。但我下去看过,也有惊奇之处,要知道经历这么漫长的历史变迁,这个墓葬还能保存的如此完整,这是很罕见的。”
月月:“我下去看看,可以吗?”
谢队长:“可以呀,就是淤泥太多。”
月月:“没关系,我下去。”
谢队长一笑,心想:天下之大,无奇不有。
真有这样年轻漂亮的姑娘,不爱红装、爱“墓葬”。
他做考古这么多年,见过学考古的女大学生有,可真正愿意下进墓道,热爱这一职业的女性少之又少。
考古工作不是什么好活,又脏又累,整天跟烂泥棺材打交道,学的书本知识又是枯燥无聊的很。
即使报了考古专业的女学生,后期基本都转行了,或者是进文化局混个闲差。真正愿意加入考古前线的女性少之又少。
古天月就是个例外,她来了,二话不说就要下墓道,亲身研究,眼见为实。
谢队长高兴啊,觉得这一行后继有人,亲自带月月下墓道……
月月毫不扭捏,把背包摘下来交给旁边的一位女同学,拿出手套戴上。
她一身黑衣耐脏,皮靴也不怕泥,就爬着梯子下到坑底,弯腰往里去。
摄像师上午时,下去拍摄过一次,那里面挺黑,只能看到一个泥乎乎的棺材。
正常人谁愿意到那底下去?
10分钟后,看到月月和谢队长上来了。
古天月爬上来时,手套、靴子,还有膝盖裤腿都有淤泥,不过她没有介意。第一时间摘下手套,拿出笔记本记录着什么。
蓝琪也需要进行他的工作,就过去采访:“谢队长、天月你们这次进入墓坑有什么新发现吗?”
谢队长:“小古说吧,我去那边跟工程队交代几句。”
月月正在低头写什么,闻言抬起头,不过她没有望向镜头,而是对蓝琪说:“基本可以断定是汉代墓葬,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墓葬外观保存较好,应该是与地势略低,长期积水浸泡有关。刚刚打开的墓道里面淤土很多,但有一处明显不同,推断是曾有盗墓者进入过。某处增多的淤土就是由盗洞滑进来的。”
蓝琪:“这样会不会对文物有所破坏?”
月月点头:“肯定会的,具体损害情况现在还不明,根据盗洞的尺寸形状来看,不像近代盗墓贼所用的工具,应该是久远一些古时候的盗墓贼。”
蓝琪:“唉,这样一说观众朋友们肯定都会捏把汗,希望盗墓者不要破坏太多。”
月月:“一般来讲,如果是古时盗墓贼的话,损害相对较轻。他们只会拿金铜器皿,留下漆木器和陶器,因为这些东西在古代来说并不值钱。”
蓝琪:“初步勘察后,预计这个墓葬工程大约要进行多久呢?”
月月:“暂时还确定不了,汉代墓葬多为大型墓葬,它周围很有可能存在家族式墓葬。”
月月环顾4周,接着说:“此处是城市,地表、地下的挖掘工作都很复杂,困难很大,耗时不短。”
……
面对蓝琪的问题,月月是每一个都认真回答,并且非常详尽的给他解释。
讲解的很仔细。
蓝琪的访问结束,谢队长打了个手势,挖掘工人继续。
“嘎达达”的噪音又开始了……
下午4:30,可以下班了。
当然,施工工人昼夜倒班,还在继续。而这些专家们,大学生们,电视台工作者们就可以回家了。
.
一夜很快,日落日又升,新的一天开始了。
这是挖掘工作的第3天,“电台4人组”又来了。
摄像师扛着录影机先去录了一段,蓝琪采访谢队长,问问昨夜进展情况。
录制完一段,“四人组”就可以回车里歇着了。
然后一个小时后,再去跟访录制一段。
蓝旗今日开着自己的车来的,他故意将车停的稍远一些,这样噪音能小点。
他关着车门车窗,玻璃上面还都贴着膜,从外面是看不到里面的。
午饭后,困意正浓,蓝琪倚躺在车里。打开手机,看看直播间里的留言,挑选着回复了70多条。
然后就闭眼歇着,眼科医生不让他总对着手机屏幕。
.
下午1点左右,那两辆金杯商务车又来了。
他们也停在较远的位置,正巧停在蓝琪的车附近。
这次,蓝琪看清了,车门上印着S科大几个字。
车门一开,还是昨天那些大学生。
上午正常在大学上课,下午的时候来这边实践。
蓝琪双臂环抱在胸前,倚在靠背上,偏头看着反光镜。
古天月还穿着昨天那件黒夹克,只把下面脏了的裤子换掉了。还是昨天那双黑皮靴,晚上回去刷干净,今天又过来踩泥了。
她行动利索,一副严师做派,不苟言笑,带着一帮学弟学妹直奔着墓坑而去。
最后下车的三个男学生没那么急,点着根烟在这抽两口,望着那些同学背影,闲扯两句废话。
“那个佳佳声音挺好听,唱歌肯定不错。”